制冷技術的發展簡況
現代制冷技術作為一門科學,是19世紀中期和后期發展起來的。1834年,美國人波爾金斯試制成功了*臺以乙醚為制冷劑的蒸氣壓縮式制冷機。1844年約翰·高里在美國費城用封閉循環的制冷機建立了一座空調站。1852年凱爾文作出了逆卡諾循環可以制冷的理論證明。1862年法國人卡列制成了氨水吸收式制冷機。1873年波義耳發明了氨壓縮機。在此基礎上,卡列·林德于1875年用氨作制冷劑,制成了氨蒸氣壓縮式制冷機,從此蒸氣壓縮式制冷機一直占據統治地位。蒸汽噴射式制冷機是1890年以后發展的,由于它能達到的溫度限于0℃以上,且容量一般較大,所以應用不甚廣泛。
進入20世紀以后,制冷技術有了更大的發展。隨著制冷機械的發展,制冷劑的種類也不斷增多。1930年以后,氟利昂制冷劑的出現和大量應用,曾使壓縮式制冷技術及其應用范圍得到極大的發展,特別是空調制冷和中小型低溫制冷領域中,幾乎全部采用了這類制冷劑 。由于氟利昂具有良好的熱力性質,使制冷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是應該指出,近十幾年的研究證明,氟利昂簇中的含氯而無氫的碳化物(簡稱CFC),能嚴重地破壞大氣中的臭氧以及地球高空的臭氧層,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破壞地球上的生態環境,是公害物質,屬于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物質。因此減少和禁止CFC的使用和生產,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緊迫任務,研究和尋求CFC制冷劑的替代物,也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近十多年來。世界各國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一些有可能作為CFC的替代物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并開始使用混合溶液作為制冷劑,使蒸氣壓縮式制冷的發展了重大的技術突破。
現在制冷機的發展已經達到了比較完善的程度。人們利用逆向循環實現熱量的轉換,熱泵也列入了制冷技術的范疇。從制冷的溫度范圍來說,可以獲得從稍低于環境溫度直到接近于*零度的低溫。單機組的制冷量從幾十瓦到幾萬千瓦,成套建筑空調用的離心式制冷機組制冷量接近25000KW。制冷機的種類和型式不斷增加,制冷系統的流程、主機、輔機、制冷劑及自動控制都有了新的發展。在制冷機的設計、制造、測試、控制及生產管理等方面,都使用電子計算機,更好地實現了設計的優化及制冷系統調節控制的自動化,取得了最佳技術經濟效果。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知道利用天然冰進行食品的冷藏和防暑降溫,在《詩經》和《周禮》中就有了“凌人”和“凌陰”的記載。“凌”就是冰,這說明在奴隸社會的周期,已有專門管理冰的人員和貯藏冰的房屋。1986年在陜西省姚家崗秦雍城遺址發掘出可以貯藏190m3冰塊的地下冰室,這說明了早在春秋時期,秦就很重視食物冷藏和防暑降溫方面的設施建設。我國勞動人民在采集、貯運和使用天然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由于中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現代的制冷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發展。直到1949年,我國還沒有能制造制冷設備的工廠,只在沿海幾個大城市有幾家進行配套安裝空調工程的洋行和修理冰箱的小作坊,制冷設備均為國外引進。全國僅有少數冷藏庫,總庫容量不到3萬t。
我國現在的制冷機制造工業是50年代末期,在幾個安裝、修理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開始仿制生產活塞式制冷機,到自行設計和制造,并制定了有關的系列標準,以后又陸續發展了其他類型的制冷機。目前已有活塞式、螺桿式、離心式、吸收式、熱電式及蒸汽噴射式六大類制冷裝置,許多產品的質量已接近和達到世界*水平。以往我國的制冷裝置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和大型建筑的空調中。近年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制冷裝置用于生活中的比例迅速提高,產品的數量也急驟增加。據統計,各類制冷裝置的社會擁有量從1978年的4萬臺套,猛增到1988年的790萬臺套。到1988年底,我國制冷裝置的社會擁有量約為2000萬臺套,是1981年社會擁有量的40倍。1991年,我國已擁有年生產1200萬臺電冰箱的生產能力,電冰箱的產量居*。可以預計,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機的生產和應用將會達到更高的水平。
了解更多關于冷水機,冷凍機,冰水機,制冷機相關資訊,請關注海菱克小編更多的分享http://www.hlaz.net http://m.200848.cn